-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栏[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数[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收[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征[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刊[10/06]
从历史地理角度论古代徽州政区稳定的原因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行政区划就是国家对于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区域的划分过程是在既定的政治目的与行政管理需要的指导下,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之上,并充分考虑
行政区划就是国家对于行政区域的划分。行政区域的划分过程是在既定的政治目的与行政管理需要的指导下,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在一定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基础之上,并充分考虑历史渊源、人口密度、经济条件、民族分布、文化等各种因素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中国古代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基础,而合理的行政区划能够减少统治区域内人民纠纷,保持区域稳定和生产发展。行政区域的划分都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方面分析古代徽州政区稳固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气候物产
古代徽州地区即今天的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六县,这六县下辖区域全部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份,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十分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1]但是因为徽州地区山多田少,农业相对落后,弘治《徽州府志》写道:“郡在万山间,大山之所落,深谷之所穷,民之田其间者,层累而上,数十级不能为一亩,快牛剡耜不得旋其间,刀耕而火种之,十日不雨则仰天大呼,一遇雨泽,山水爆出,则粪壤与禾荡然一空。”[2]由此可见徽州地区农业种植条件十分恶劣。但是徽州地区经济作物种类众多,根据明代《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地区种植瓜果蔬菜种类有48种,其中香菇、石耳、蕨菜直至今天仍然远近闻名;药材种类84种,包括苦主、淡竹、金竹、水竹等各种竹木15种;还有其它包括松、柏杉等各类珍贵木材79种;鱼类38种,包括老虎、野猪在内的大型兽类29种。[2]尤其盛产茶叶、纸、生漆、墨、蜂蜜、木材,此外还盛产金、银、铅、铁等金属矿产。这些都为以后徽商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地形
徽州府处在群山之中,其境内的山脉主要有五条:黄山山脉主干延北东向南西展布,东接皖浙交界的天目山,北与九华山相连,西南蜿蜒至江西境内;天目山位于东北部的绩溪县、歙县与浙江临安县的交界处,呈带状由北东向南西展开;白际山脉由北东向南西延伸,东北端在歙县与天目山交会,西南抵休宁县与五龙山相接;五龙山脉西接黄山山脉于祁门县,东至休宁县、婺源县、浙江开化县交界处与白际山交会,主脊中枢呈东西走向;九华山脉位于徽州之北,支脉延至境内,主脊呈南北向展布。五大山脉及其支脉构成了徽州四境天然的屏障。群山环抱,盆地居中,境内地貌多样,水系发达,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徽州地形结构的基本特点。明弘治《徽州府志·邢腾》称:“地险狭,土騂刚,百城襟带,鸟道萦迂,山峭砺而水清激,州在万山中,元代程文〈临溪石桥记〉徽之州在万山中,视他郡最高,昔人测之谓与天目齐,浙江之源发焉。”[3]清代道光年间的《徽州府志》也称:“郡四面环山,山高坡陡,东有障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扼,即山为城因溪为隍。”[4]总之,徽州地形四面环山,山间之间,地势地下,为青戈江、新安江、水阳江流经之地,因此形成了众多的山间小盆地,这些盆地,地势平坦低下,土壤肥沃,是徽州最主要的人口聚集地。从地形上看整个徽州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的整体,四周都是高山,中间零散分布着几个盆地,而徽州政区的划分依照山川形变原则,正好与天然的地理环境大致相符合。完整的地貌单元,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战争频发的封建王朝时期,徽州地区,相对封闭,少受战乱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徽州地区政治的稳定,所以这是徽州政区稳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社会因素
1.政治军事因素
行政区划作为地方政治制度的一翼,其创设和变迁的首要目的是要服从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封建统治,保持社会稳定是统治者的首要目的,而合理的行政区划,则便于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从而保持地方安定,维护国家统治。徽州地区东临浙江,西接江西,北靠江陵,再加上其境内地势险要,雄关险隘众多,在冷兵器为主的古代,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人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徽州府,厚金陵之锁钥,控江浙之要领,山川险阻,襟带百城,晏殊〈类要〉云:‘峰峦掩映,状若云屏,实百城之襟带也。’摇足而定饶、信;运肘而慑杭、严;择利而动,无不可为也。且土沃民殷,资储易给,控御三方(江南、浙江、江西),战守足恃。明初繇此以靖南服,岂非地利之明验哉?”[5]由此可见保持徽州府政区的完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军事功能,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维护国家安全。《礼记·王制》云:“凡居民,量地以居民。”这是说政区必须要有一定的幅员。从行政管理角度来讲,政区幅员的大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行政区划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尺度。在我国古代,自古就有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万里之州的说法,行政区域规模大小依照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早有定制,在一定地域内,行政区域幅员大,则行政单位数目少,则管理幅度过大,则处理地方事务缓慢不灵活;政区幅员小,则行政数目多,则容易造成机构臃肿,影响工作效率。古徽州一府六县,嘉靖《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府东西广长三百九十里,南北二百五十里。”[2]行政区域面积大小适中,下辖六县,行政单位数目也较为合理,因此徽州府的行政区域划分合理,便于政治上的行政管理。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0/121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