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栏[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数[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收[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征[10/06]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刊[10/06]
阳原蔚县盆地地域发展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阳原-蔚县盆地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的交界地带,紧邻内蒙古自治区,连接张北高原与华北平原,是晋蒙冀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区域。这里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之地,是南北征战的兵戎锋
阳原-蔚县盆地位于河北省和山西省的交界地带,紧邻内蒙古自治区,连接张北高原与华北平原,是晋蒙冀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区域。这里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之地,是南北征战的兵戎锋线,历史上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从春秋时期一直到清朝,阳原-蔚县盆地始终在战争中喘息、生存。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的军事位置。在绵延不断的战争年代里,金戈铁马和古道沙场造就了这个盆地独特的地域景观。
在原始自然环境经过变迁并相对稳定后,阳原-蔚县盆地的地形地貌与地理位置的特殊,使这里的历史始终与军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阳原-蔚县盆地的地域发展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分别为:商代以前的原始自然环境变迁、作为国都中心的春秋至汉代、作为京畿之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边塞军城的隋唐时期、作为和平腹地的辽金元时期和作为军事要塞的明清时期,主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军事、政治、文化、民族、经济与阳原-蔚县盆地地域发展的关系。
1 商代以前的原始自然环境变迁
1.1 气候:从温暖湿润到寒冷干旱
商代以前,阳原-蔚县盆地的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生长的条件良好。随着青藏高原高度的增长,它对湿润夏季风的屏障作用越来越强,这里的气候开始由温暖湿润向干冷和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商代,这里的气候已与两百万年前不同,变得寒冷而干旱。
1.2 地貌:古湖泊消失形成湖积平原
阳原-蔚县盆地在二百万年前到五千年前是泥河湾古湖泊的一部分在距今约七八万年的时候,这个地区气候变得寒冷干燥,地壳运动也愈加频繁,湖泊的水位逐渐下降,直至湖面收缩,湖水完全不能蓄存,昔日的古湖泊逐渐干涸,成为了被黄土覆盖的平原区域。后由于桑干河与壶流河的出现,泥河湾古湖泊平原又遭到侵蚀,直至商代,古时的泥河湾古湖泊的位置形成了连绵起伏、大小各异的台地。
1.3 水系:涌泉水汇成河流
壶流河发源于浑源、广灵交界处的石人山一带,经广灵县境至河北入桑干河。这个时期的的壶流河有着充沛的水资源,从壶流河的源头广灵县,一直到蔚州的附近涌出众多的的地下水和泉泽,水量丰富,支流较多,较周边其他地区的植被也多。
随着地壳运动,这里的气候与地貌不断的变化,从两百万年前的泥河湾古湖演变成湖积平原,并逐渐形成拥有茂盛植被的阳原-蔚县盆地。
2 春秋至汉的国都中心
春秋至汉这一时期,是人类对阳原-蔚县盆地进行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开发,一个古老的部落在壶流河畔建立了代国,古代国物产丰饶,农桑有序,仓廩充实,老幼有养,聚落和农业的发展较为迅速。随着军事地理位置的增强,这里逐渐成为了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的前沿之地,各民族在这里居住、通商、交战。伴随着各地大量的经济交往,列国间频繁的会盟与战争,商贸交通道路和军事交通道路也逐步发展起来。但随着塞北民族势力的变化,代王城的地位逐渐降低,到东汉末年,天下形势大变,阳原-蔚县盆地成为了“蛮荒”的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
3 魏晋南北朝的京畿之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阳原-蔚县盆地的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拓跋珪以平城为中心建立的政权使东代郡成为了京畿之地。这一时期,平城成为了这一区域新的地区核心,改变了代王城的没落,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代王城的战略地位。随着几十万的人口迁徙到桑干河流域和壶流河流域,这里人口数量骤增,区域开发逐渐加强。但这里的聚落建设较之前并没有取得重大的进展,农耕经济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后期由于军事的需求,在阳原-蔚县盆地一带种植了大量的韭类。伴随着佛教文化的兴盛,阳原-蔚县盆地修建了大量的古塔和寺院,为当时深受苦难的民众提供了精神寄托,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4 隋唐时期的边塞军城
隋唐时期,由于积极进攻向防御政策转变的对外军事政策,在边疆地区建立了许多军城,其中在阳原-蔚县盆地建立了横野军城,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蔚州城。横野军城的建立,使阳原-蔚县盆地实现了规范化的有效统治,基业始成。城邑的变迁使阳原-蔚县盆地聚落和农田的分布格局也随之改变。这一时期以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城邑修筑为主,普通村落在城邑周围的辐射区和交通沿线有所发展,但数量较少。唐中后期,随着战事减少,朝廷鼓励戍边的军队进行屯田,自给自足,促进了阳原-蔚县盆地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对阳原-蔚县盆地的资源开采较多,建立在整治基础上的一些经济活动较为发达,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融合。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226/451.html
上一篇:多维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研究笔谈
下一篇:世纪前东胡族系多元与动态性游牧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