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中学历史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如何让学生完成三维目标,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学案作为学生上课思考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帮手,是

一、 引言

中学历史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如何让学生完成三维目标,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学案作为学生上课思考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帮手,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对其的使用,早已有专家前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陈耿义在《学案范式下的高中历史史料导学策略》中提到结合书本,充分发挥史学导学的实践作用,用学案来构建高效课堂。范霄霞在《山西省新绛中学历史“学案课堂”实践与反思》中提出在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编、验、点、导”,学生应该力行“学、做、展、悟”,对教案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方建玲在《问题式学案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提出设问对学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参考这些前辈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二、 历史学案的作用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一些复杂的课程教师讲解时间尤显不够,那如何形成高效课堂,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引发了很多教师的思考。学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对课堂教学有着优秀的补充和发挥作用,一经出现,就被大量教师引入课堂。笔者认为学案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三个重要作用。

其一,学案对书本知识和课件的补充作用。书本的内容与教学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相比,无疑十分单薄,很多教师采用课件的方式来补充内容。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课件的内容多少为合适,如果课件内容过少,那么学生无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如果课件的内容过多,那么会对学生形成一种负担,尤其是后排的同学,可能都无法看清楚。且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扑面而来,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学案就可以良好的平衡二者,当课件上出现大段文字材料,需要学生分析的时候,可以直接呈现在学案上,面对清晰直观的书面文字,学生会容易接受。

其二,对教师提问的引申。教师上课的时候会根据课堂情况来提问学生,往往这些问题会有一定的引申性,如果学生能良好思考后展开小组讨论,对之后的学习大有裨益;相反,如果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不理解,之后的小组合作讨论必然流于形式,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学案可以良好解决这个问题,提前将教师上课的问题打印在纸张上,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预习,问题下面有配套的材料和图片,方便学生理解,讨论时候事半功倍。

其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点。课堂新知识讲解完成后,及时的复习十分重要。之前是教师带领学生巩固知识点,收效不佳。但是完全依靠学生自己总结,大部分学生会遗漏知识点,少量学生会知识混乱。学案上可以采用自主构建才补全这个短板,自主构建会列出这节课思维导图和易混淆知识点表格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留给学生补齐。这种处理既可以让学生形成立体的思维体系,又可以避免学生对学案的依赖,还可以为学生课后的复习提供模板。

在探讨完学案的作用后,笔者想阐述一下自己对学案的看法。笔者认为学案的设计首先应该突出课程标准和中考测试要点,要紧抓时代的脉搏,让学生树立明确的中考意思,树立考试意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列举是告诉学生上课的主要精力应该如此投放,做到有的放矢。之后的新课预习阶段,笔者采取了让学生做填空题的方式,之前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让他们预习新课,往往会有学生在走神,效率低下。采用了填空做题这一方式,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上课情绪,让其进入状态,新知识的填写也可以为后面的讲授打下基础。

课堂中,笔者的学案是和小组合作密切联系的,一个问题的提出,先让学生自己在学案上完成,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安排小组的记录员和发言人,最后由发言人陈述本小组的观点。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互相学习的态度,同时小组内的讨论也可以先一步排除学生答案的明显错误,使得展示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对学案完成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其他同学学习。

最后的自主建构或列举表格,或列举流程图,让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内容完成,也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每节课的思维导图保存到期末,就是完整的复习资料。

综上,学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管理学生的思维体系,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0610/550.html



上一篇: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
下一篇: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民族历史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