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论文_近百年来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 3 信息源与方法 3.1 信息源及其处理 3.1.1 信息源 3.1.2 信息源处理 3.2 内湖划定与提取 3.3 精度设置与评价 3.3.1 内湖采集面积设置 3.3.2 信息源配准精度评价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

3 信息源与方法

3.1 信息源及其处理

    3.1.1 信息源

    3.1.2 信息源处理

3.2 内湖划定与提取

3.3 精度设置与评价

    3.3.1 内湖采集面积设置

    3.3.2 信息源配准精度评价

    3.3.3 内湖采集精度评价

4 结果分析

4.1 内湖的总体变化特征

4.2 不同特征的内湖变化

    4.2.1 不同规模的内湖变化

    4.2.2 不同类型的内湖变化

    4.2.3 不同区域的内湖变化

5 结论

文章摘要: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年的1057个、1578.33 km2,其变化过程并非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是经历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3个时序变化阶段,呈现波状起伏特征。民国中期(1930年)至建国初期(1958年),因通江湖泊大量围垦,内湖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其后,1959年—1978年,在"以粮为纲"的农业背景下,内湖被大量围垦,数量和面积萎缩至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的最低值;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随着"退田还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内湖面积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等不同特征的垸内湖泊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围湖垦殖是内湖形成的主要驱动,粮食保障与水产养殖是内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客观资料。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网址: http://www.zglsdllc.cn/qikandaodu/2021/1008/610.html



上一篇:国际法论文_地理标志保护全球化的历史变迁及启
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史论文_出土文物与当代历史地理学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投稿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版面费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论文发表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